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腔隙性梗死
所谓的腔隙性脑梗死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致使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梗死灶较小,直径一般低于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脑的深部,特别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
腔隙性脑梗死最容易见到是什么原因高血压病;第二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现在报道的腔隙综合征不少,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有以下4型:
1、单纯运动障碍。
2、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3、单纯感觉障碍。
4、共济失调轻偏瘫。
腔隙性梗死虽小,但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却可以非常紧急。虽然单一的腔隙梗死极少导致昏迷那样紧急的后果,但因为弥漫性脑小动脉病变已形成,故可继续出现新的梗死灶,形成多发性腔隙。这种腔隙性脑损害的累积和叠加,必然导致更广泛的脑功能障碍,甚至会致使血管性痴呆。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1、最容易见到的是高血压致使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梗死。
2、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引起腔隙性梗死。
3、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忽然降低使已紧急狭窄动脉远端血流明显降低形成微小梗死。
4、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及动脉粥样硬化斑等阻塞小动脉。
5、血液异常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高凝状况等也会引起发病。
病理改变
腔隙性梗死灶形状不一,有不规则圆形、卵圆形、狭长形,直径3~4mm容易见到,小者0.2mm,大者15~20mm.病变常坐落于豆纹动脉、丘脑深穿动脉及基底动脉旁中线支。病灶容易见到于脑深部核团(壳核37%、丘脑14%、尾状核10%),脑桥16%和内囊后肢(10%),脑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和小脑少见。大体标本:腔隙为含液体小腔洞样软化灶,内有纤细的结缔组织小梁,可见吞噬细胞和微血管瘤,病变血管发生透明变性、玻璃样脂肪变、玻璃样小动脉坏死、血管壁坏死和小动脉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