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是管壁的最内层,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是三层中最薄的一层。
1.内皮为衬贴于血管腔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长轴多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细胞核居中,核所在部位略隆起,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板上。电镜察看,可见内皮细胞腔面有稀疏而大小不一的胞质突起,表面覆以厚约30~60nm的细胞衣,相邻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及10~20nm的间隙。内皮细胞核淡染,以常染色质为主,核仁大而明显。在胞质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特点是胞质中有丰富的吞饮小泡,或称质膜小泡,直径60~70nm。这类小泡是由细胞游离面或基底面的细胞膜内凹形成,然后与细胞膜脱离,经细胞质移向对面,又与细胞膜融合,将小泡内所含物质放出,故小泡有向血管内外输物质有哪些用途,细胞质内还可见成束的微丝和一种外包单位膜的杆状细胞器,长约3μm直径0.1~0.3μm,内有6~26条直径约15nm左右的平行细管,称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些细胞器,一般觉得它是合成和储存与凝血有关的第Ⅷ因子有关抗原的结构。
内皮细胞作为血管的内衬,形成光滑面,便于血液流动。内皮细胞和基板构成通透性屏障,液体、气体和大分子物质可选择性地透过此屏障。微丝缩短功能,5-羟色胺、组胺和缓激肽可刺激微丝缩短,改变细胞间隙的宽度和细胞连接的紧密程度,影响和调节血管的通透性。
血管内皮细胞具备复杂的酶系统,能合成与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除上述F Ⅷ外,还有组织纤维酶原活性物和前列环素、内皮素,与具备舒张血管用途的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内皮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能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Ⅰ变为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缩短。内皮细胞还能降解5-羟色胺、组织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2.内皮下层内皮下层是坐落于内皮和内弹性膜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有时有少许纵平行滑肌,有些动脉的内皮下层深面还有一层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很多小孔。在血管横切面上,因血管壁缩短,内弹性膜常呈波浪状。一般以内弹性膜作为动脉内膜与中膜的分界。